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不负青春!看看我们村的年轻人

2024-01-25 09:47

来源:学习强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达拉特旗青年们砥砺奋进、拼搏向前,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榜样。他们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书写达拉特旗青年的光辉篇章。现在让我们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吧!

image.png

内蒙古俊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闫挺

闫挺在大学毕业后返乡开始创业从事鹌鹑养殖行业。俩年后成立内蒙古俊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达拉特旗当地低收入户一起养殖鹌鹑,还带动两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鹌鹑养殖,直接带动1000多户农牧民增收。合作社成立的养殖场、饲料厂、有机肥厂,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30多个固定工作岗位,每年还提供30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为老百姓增收。在他不断努力下,内蒙古俊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养殖鹌鹑35万多只,日产鹌鹑蛋7000多斤,年销售额突破了1000万元。

image.png

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

驻村第一书记 燕呼和

燕呼和作为展旦召苏木黄木独村驻村第一书记,每月都要入户与农牧民群众交心,全面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纳群众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小到送菜送药,大到申办低保金、养老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驻村三年,通过包联单位大力支持,驻村工作队协调修建标准为四级油路2.4公里,砂石路20公里,累计金额335万元,惠及沿线农牧民2000人;修建300米人畜饮水深井一眼,惠及农牧民100余人;每月组织志愿者到村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户、残疾户等有需求农牧民义务剪发,累计帮助200余人;针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协调邀请医疗机构到村开展义诊体检活动,关心关爱老年人健康;在重要节日开展暖心慰问活动,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度过喜乐祥和的节日;通过多举措帮助农牧民群众解决滞销农副产品,累计帮助农牧民群众销售肉类3245斤、主粮6750斤、饲草料等其他类180000斤,累计销售资金210400元。

image.png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关碾房村

驻村第一书记 杨旭

杨旭曾经是端坐主播台为大家播报新闻的“杨主播”,但是现在当地老百姓却更习惯叫他——小杨书记,他就是树林召镇关碾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旭。

他从三尺主播台走到了广阔的农村田地开始驻村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次工作轨迹的改变,让他开始褪去之前主播的“脂粉气”,身上浸染了一份来自基层的“泥土气”。起初,他仅仅是出于一名媒体人的热爱和情怀,会随手拍一些视频,记录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后来是看到农民的农副产品丰收了却卖不出去,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媒体人,他想着能不能借助媒体的力量,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农民的农副产品卖一个好价钱。就这样,他拿起手机,将镜头对准老百姓的农副产品,开始卖力吆喝,成为了家乡农副产品的推荐官。

他与关碾房村委会一起引进两家玉米制种企业,在关碾房村试种1200多亩培种玉米,让村民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让村民种的安心、种的放心。相比较大田玉米,农民每亩纯收入增加了600元。同时,他还不忘吸纳乡贤回乡创业与村民们一起发展特色产业:民宿。如今,关碾房村已经有十多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杨旭借助派出单位宣传平台的优势,他累计直播20多场,将达拉特的农副产品、特色好物卖力宣传销售,与网红小甜瓜、鄂尔多斯CC、王二女子等网红一起直播带货,累计销售20多万元。

image.png

达拉特旗广旺丰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王广林

王广林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陕汽重卡公司工作,因在单位工作表现突出,成为公司当时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正在事业发展顺风顺水时他突然像公司提出辞职,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贫穷落后的不甘以及对农村发展前景潜力充满希望,他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返回老家创业。因为老家村里属于半农半牧地区,祖祖辈辈都靠种地养羊养家糊口,但是可耕种的地又不多而且比较贫瘠,主要收入还是靠养羊,但是没像样的养殖场,养殖相对落后,于是他决定搞肉羊养殖,联合5户养殖户登记注册广旺丰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肉羊养殖联合体,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门肯嘎查已经成为达旗的肉羊养殖大村,2013年全村不到6000只基础母羊,到目前近20000只羊,羊养殖已经成为门肯嘎查的主导产业。

image.png

内蒙古大启食品有限公 张波

张波作为内蒙古大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致力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成立了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公司依托当地特有的红皮大葱结合内蒙古草原牛肉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系列产品。

目前公司已与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达成营销意向,并将在中国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地区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公司一期建成投产以后,预计可以大大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助力改变当地传统种养殖生产模式。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人。

未来,这些“村里的年轻人”将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等方面展现青春担当、青年作为,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王瑞芳】
返回顶部